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共教育部党组制定印发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教师工作部特推出“讲好师德故事”专栏,通过宣传师德师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广大教师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成为“大先生”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他潜心闽台美术研究数十载
他寄情客家传统手工艺非遗
严谨治学是他的日常
艺术创作是他的本色
他用自己的坚守寻求突破
他以自己的作品陶染学生
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民间文艺学术著作
第十届福建省百花文艺奖荣誉奖
福建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他就是我校美术学院蓝泰华教授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人物名片
蓝泰华,男,畲族,1971年生,美术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B类人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现主要从事油画与水彩画创作、区域文化与闽台美术研究、手工艺非遗与创新设计研究及环境艺术设计。
蓝泰华教授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
立德树人,融情于教,育德才兼备之创新人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专业教师,蓝泰华教授始终对教学充满激情。他先后为美术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专业素描、色彩构成、装饰图案造型设计、设计与设计文化、手工艺非遗与创新设计、毕业创作等课程,将自己的科研与学生培养相结合,训练学生的科研品德、专业素质和创作能力。
在日常课程的教学中,他对文献史料的重视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蓝老师时常叮嘱我不要轻易放过每一条史料和地方文献资料,要养成日积月累的田调习惯”,现任教于福建理工大学的2017届硕士毕业生魏正旗至今都记得老师的教诲。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蓝老师组织的定期读书汇报会,“会上每位同学都要轮流用读书摘要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经过反复训练,自己阅读、分析文献的能力明显提高,这为后来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培养学生上,他善于用自己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性格去影响和锤炼学生品格;用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实践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意识;用自己的创作作品来引导学生创业发展。在2020届硕士毕业生施群颖看来,“蓝老师对待学生十分耐心,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田调过程中,总是善于激励、引导同学们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创作想法”。如今在台湾大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2017届硕士毕业生曹鑫经常说到,“每次有碰到困惑问题,蓝老师都会耐心、认真地为我解答,他的言传身教,经常使我瞬间豁然开朗!”他总是对学生充满关爱。现已在福州市第十中学任教的2020届硕士毕业生余思凡回忆道想起自己在临近毕业时对未来的就业方向颇感焦虑,“每次找老师谈话时,他总会认真倾听我的想法和尽量解决遇到的困难,同时创造条件尽可能给我争取一切机会!”
正是在他的悉心指导和认真关怀下,学生们走上艺术探索之路。近年来,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先后在AHCI、SSCI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录用论文,带领美术学院创新创业团队取得七项专利外观产品技术转让成果,硕士生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
硕士生毕业合影
黾勉为学,勤奋笃行,著生民休戚之科研成果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蓝泰华教授特别关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研究相联系。他自幼受父亲艺术熏陶,本科毕业后从事油画、水彩画创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在导师李豫闽教授的精心指导下选择闽台地区客家传统工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开始系统了解客家民间艺术的“前世今生”。接着蓝泰华教授进一步深入研究两岸客家民间艺术的渊源脉络,先后到台湾艺术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此后,他又以此为基,向闽台地区传统工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及设计研究等方向开拓。
时至今日,他长期关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手工艺非遗与创新设计和地方文化品牌传播。带领学生团队走遍福建各个村寨,探索乡村振兴特质和乡村产业振兴,通过推广“一村一品”传统村落规划、红色经典文化研学基地、少数民族文创特色村寨、非遗技艺体验馆等多种项目,努力带动当前乡村业态植入,为乡村经济发展贡献设计力量。
作为高等学校教师,蓝泰华教授能够将教学与科研、创作相结合,秉持着这份热爱与追求,他不断取得突破。作品尤其以主题性水彩人物创作为主,运用现代色彩语言塑造传统人物形象,多幅作品参加全国画展及八闽丹青展。蓝泰华教授主编“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两岸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赣南卷、闽西卷、粤东北卷、台湾卷),和编撰团队一起历经6年时间共同完成,对两岸传统客家民居建筑形制发展脉络及其内部建筑装饰细节进行完整梳理。该书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同时获得第十届福建省百花文艺奖荣誉奖,受到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取得我省民间文艺学术著作20年来的重大突破。专著《福建汀州(长汀)客家传统民间美术研究》,获得福建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出版专著还有:《海峡两岸木偶头雕刻艺术口述史》、《装饰图案造型设计》等。
《两岸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
(赣南卷、闽西卷、粤东北卷、台湾卷)
爱岗敬业,使命担当,助专业学科之稳健发展
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之余,为了给专业学科建设提供高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2016年至今蓝泰华一直参与主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至今已累计培训各级非遗传承人近600人次,密切了院校与非遗的联系,促进完善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增强了高校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积极推动高校建立非遗保护专业,与传承人开展科研合作、与代表性项目开展交流协作。蓝泰华教授在台湾艺术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期间,对海峡两岸的非遗数据库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梳理两岸非遗的传承发展脉络。做好非遗研究,在促进设计文化创新、构建艺术风格体系等方面,都将起到重大作用。
另外,他还主持了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遗创新创业设计教育体系研究”以及福建师范大学“文创与非遗衍生品设计转化路径研究”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蓝泰华教授在福建博物院、福建省美术馆、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策划过多场非遗展览,通过策展理念,运用非遗资源,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美术与设计专业的教授,始终坚持为本科生开设基础课程,还坚持为硕、博研究生开设前沿选修课程。同时,蓝泰华教授还积极参与美术和设计学科建设,在人才引进、学科规划和发展方向上献言献策。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蓝泰华教授经常以此激励学生,而他自己也正是这样勤勉地耕耘于教学与科研的沃土上,将自己的激情和理想奉献给学生和教学事业,用画笔描绘精彩人生。
水墨水彩《父亲 母亲》 96x180cm
水彩《响春》 76x10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