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资深教育专家、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是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建平教授。他已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辛勤奉献了近半个世纪,他的心、信、行,恰如一个时代的缩影。
为坚守立德树人立心
1946年,李建平出生于福建莆田的一个贫苦家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的成立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生。他从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掌握好本领,感恩党,报效新社会。1969年2月,他加入了知青上山下乡的行列,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闽西山区,和农民打成一片,热心为农民服务,从生产队到综合农场、再到公社机关,由于表现突出,1972年建党51周年前夕,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为他以后的立德树人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72年秋,李建平进入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助教到教授,从担任系副主任、系主任、学院院长到副校长、校长,始终坚持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人才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先后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二十年终身成就奖。
他总是说,“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育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培育不断自我超越的人。特别是,要教会学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党的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和才智。”
为共筑复兴伟业立信
2002—2008年,李建平担任福建师大校长期间,正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转型期,他以开阔的眼界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大胆探索,在许多方面开高校改革风气之先,坚持师范性、突出学术性、大打区域牌、开拓国际性,推动福建师大向综合性、开放型、高水平大学转变,使福建师范大学这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学府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呈现出新的面貌。
李建平始终认为,大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体现大学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是大学文化中最稳定、最核心的要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坚定四个自信,从教育者的角度看,还要树立教育自信。我们必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的教育、办强的教育。
为深耕教学科研立行
李建平教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科研上卓有建树,他是我国最早采用文本分析方法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专家,创新了《资本论》研究方法,开拓了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新兴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撰写、主编学术著作、教材100多部,研究成果获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其专著《<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荣获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颁发的第七届“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在陈征教授、李建平教授的带领下,福建师大理论经济学学科已经成为全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2017年被中宣部批准为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七个)。他担任博士生导师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也被评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年,受中宣部委派,李建平教授负责牵头修订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他奔赴北京、上海、成都、曲阜、福州等地,为修订工作殚精竭虑。他参加系列高层次学术会议,笔耕不辍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应邀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13届论坛,并在大会上作主旨演讲,富有创见的观点在与会专家中产生了热烈反响。2018年12月中央宣传部等九个单位在北京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讨论会,李建平教授应邀参会,其论文《坚定不移将新时代改革进行到底》入选会议论文集。
如今,虽已年过七旬,他依然坚持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为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特色课程后继有人,他与年轻教师一起观课、研课、授课,言传身教、奖掖后进。持续高强度的工作,曾让他累到视网膜脱落、胃出血,差点心肌梗塞,然而,每每有人问起他的身体状况,他总是淡淡一笑:“只是身体的个别零部件出了故障,并无大碍。”
几十年来,为深耕教学科研事业,他不分寒暑,兢兢业业。出差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他都会抽空写下一些短诗,叙事抒志,集腋成裘,结集为《途中吟》。岁月不曾停留,但诗句掷地有声,它们终将化作翅影,穿越岁月而来,绘成他事业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