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深度报道我校师德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18-09-11浏览次数:13


9月10日,《福建日报》01版、08版(专题)以《薪火相传铸师魂 守正创新育新人》为题,深度报道了我校师德建设纪实。详细内容如下:


薪火相传铸师魂守正创新育新人

“老来犹作鸡鸣舞,小石虽顽可补天”,被称为“系统解说《资本论》第一人”的陈征教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回顾了自己六十余年治学教学的心路历程。这部系列片专访了哲学社会科学界德业双馨的专家学者,陈征教授便是首批被采访者之一。

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陈征教授始终专注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陈老对学术研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在三尺讲台上诲人不倦的初心。2018年,陈征教授荣获“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陈老师一生献身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我们后辈、学生和青年教师,都是很大的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教授说。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一所学校的魅力和吸引力,不仅是优美的风景,更在于悠远延续的师德师风。作为全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有着良好的教育传统,一代又一代的师大人传承师风师德,将立德树人融进血脉,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铸就了今天百年学府的魅力风采。

知明行笃:爱国奋斗精神浸润心田

在师德建设过程中,福建师范大学大力弘扬“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将传承大学文化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激励每一位师大人不忘初心、踔厉奋发,践行爱国奋斗的崇高信仰。

爱国情怀始于心。曾在师大任教的“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中国太空材料之母”林兰英院士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放弃国外优越的科学实验条件和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毅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祖国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师大人始终恪尽职守,让“爱国”成为心中的信念,成为生命的常态。

奋斗精神践于行。爱国是将祖国装在心间,奋斗则是要将爱国行动付诸实践。孙绍振教授带头的“两岸文学教育与交流教师团队”,将教育报国之志化为潜心育人之行,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带领团队完成高质量的两岸合编高中语文教材,共计13册500万字,帮助两岸师生领略汉语言文学的无穷魅力,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激励着师大人知行统一、追求真理,在爱国奋斗中书写精彩人生。

铸国之重器,育时代新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

一直以来,福建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福建师范大学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大讲坛”“前沿·热点大讲坛”等,邀请多位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知名专家来校作辅导报告;领导干部带头在《求是》《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学习体会文章,带动全校师生理论学习教育不断深入;面对错误思潮,敢于亮剑发声,学校组织专家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组建了全省高校首支党委讲师团,主办的“理论名师大讲堂”,获评“全省十佳社科普及讲坛”和首届“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佳讲坛”。多措并举,不断筑牢理想信念,激励全校教师在党的教育事业中书写忠诚和担当。

教师党员要当“四有”好老师的标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重点培育了全国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等11个科研创新型团队党组织;组建研究生西部支教团师生联合党支部;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中学术带头人占85%;实施教师“领头雁”培育工程;注重在高层次人才和留学归国人员中发展党员;建立校领导、学院领导联系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制度。

近年来,学校党员教师队伍展现出党性强、业务精、肯奉献的良好风貌。教师申请入党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共有6个教师支部获评全省高校党支部立项活动优秀成果,入围全省高校“三个好”“百优”17项,获“十佳”表彰4项,学校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教育部网页详细介绍了学校教师党建工作的创新做法。

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师大人一直在奋斗。

躬身垂范:矢志育人诠释师者匠心

教师要回归本分、教书育人,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如今的福建师范大学矢志传承百年师魂,锤炼优良师德,打造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民族振兴躬耕不已。

物理实验室里,黄志高老师悉心指导青年教师,“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培养年轻人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带领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坚持以老带新,全面提升团队成员的教学科研水平。从他的团队中,走出了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师、3名福建省杰青、1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等。

山路陡峭的森林里,黄志群老师带着同学们勘察样地、野外调查和采集样品。“要学会坐冷板凳,要有团队精神,更要学会吃苦,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黄老师总是这么跟学生说。在科研上迎难而上,精益求精,在教学中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黄老师用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体育馆里,方千华老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动作,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潜心科研的同时,方老师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将前沿理论引入教学,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不断改进教育的手段及方法。他坚持“以生命影响生命”,强调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奋斗精神来影响学生。

学校机房里,黄欣沂老师正与学生热烈探讨问题。他秉承求真务实的初心,在课堂上寓教于乐,深入浅出,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是黄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实现梦想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成为一名好老师,我想把自己的这份幸运传播给学生。”这是他给出的答案。

办公桌书架上,15本翻得旧黄的工作日志,见证了周延锋老师十余年与学生相处的点滴。“有心事,找周导”是他学生的口头禅,作为在学生工作一线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思政工作者,他用爱引导学生德业兼修、知行并重,以行动践行“用大爱成就学生未来”的诺言。

学生宿舍楼里,楼管大叔郑炳铨认真检查了每间宿舍的安全情况后,终于吃上了一个人的年夜饭。当爱人不幸患上癌症急需化疗时,他依然不忘工作,牵挂着宿舍楼内近千名的学生,他以公寓为家,视学生为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奏响了一曲宏伟的乐章。

“锻造师者‘匠心’,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提升一直是我们师大人坚守的方向。”福建师范大学校长王长平教授说。

弘扬师德,点亮学生们的心灵,师德建设的成效,最终需要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他们中有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徐云丽;有“带着爸爸上大学”自强不息的“感动福建十大人物”楚玉春;有刻苦钻研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丁中贤;有敢于创新,上榜《福布斯》的青年创业者应向阳……

一批批师大学子在底蕴深厚的百年学府,传承代代师魂,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追梦者和圆梦人。

成风化雨:“软”师德成为“硬”约束

师德,一贯是一项软性的、难以量化的道德指标,如何让师德师风建设由“软”师德成为“硬”约束?在长期的实践中,福建师范大学探索将教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逐渐形成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联动贯通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2010年,福建师范大学成立教师伦理委员会,出台《福建师范大学教师伦理规范》,推动师德建设从行政推动走向教师自律。2017年,独立设置具有实体性质的教师工作部(处),主抓全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纪律作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全校教职工专业技术职务认定、考核、聘任、岗位晋升、访学进修等相关工作,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与业务管理相融合。

体系完善、运行通畅的体制机制是形成师德建设合力的关键。福建师范大学将师德要求延伸至每一个基层党支部、每一位教职工,着力构建完善的师德建设体系,设立六级师德建设体系,即“学校党委—师德建设委员会—教师工作部—二级单位党委—基层教工党支部—教职工”。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不断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师德建设永远在路上,福建师范大学不断完善师德规范,陆续出台《关于规范教职工网络行为的意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福建师范大学教职员工行政处分暂行规定》《新进教师培养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将师风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各项工作,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积极贯彻“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要求,建立党政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互评制度,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建立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开展传帮带,将师德师风培养与教学科研考核紧密结合的新教师导师制度;拓展师德教育方式,建立师德在线学习平台;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加入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环节;开通师德投诉举报信箱,在校学术委员会中设立学风建设委员会,加强学风建设、惩处学术不端行为;成立福建师范大学教职工行政纪律处分委员会,严肃处理师德失范行为,筑牢师德师风底线。

作为首批“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始终把师风师德活动作为师德建设机制的重要内容。其中,有始终坚持的“优师(youth)行动”暨新教师成长论坛、溪源青年沙龙,有每年举办的教师节表彰大会,有持续开展的“道德模范”“师德之星”“文明家庭”“我最喜爱的好老师”等评选活动,有今年新举办的“教师发展”沙龙,它们共同形成师德建设价值导向,引领每个师大人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诠释为人师者的“爱与责任”。

师道传承:师德之光洒向八闽大地

“今天,我是老师的学生,明天,我是学生的老师,‘师范’是我们的专业,更是我们的承诺……”在师范生教育实习出征仪式上,林梅琼接过实习队队旗郑重地说。举办实习动员会和宣誓仪式,让师范生更真切地了解教师的职责。

作为“福建教师的摇篮”,福建师范大学始终深知自身担负的社会使命——不仅要通过“学高为师”服务社会,更要以“德高为范”来引领未来教师的成长,学校将在校师范生作为“准老师”,加强师德教育,注重优良师风在他们身上的传承。

学高为师,学校着力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构建了“课程、技训、竞赛、实践”一体化师范生素养与训练的新体系,致力于将师范生培养成为“上手快、素质高、后劲强”的学习型、发展型教师,师范生表现出过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师范生在全国高校师范生技能类大赛屡获特等奖、一等奖,名列全国前茅。2017年,34名参赛选手在福建省第四届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全部获奖,名列全省高校第一。

德高为范,学校注重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思政”格局打造有核心、无边界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坚持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协同育人的“立交桥”,形成理论主课堂、活动大课堂、网络新课堂一体贯通、无缝对接的“三全育人”立体网络。如:在公共课、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中,融入师德教育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举办“师德师风大讲堂”“师者论坛”等活动,邀请杰出校友、一线名师进校园,与师范生分享从教经历和为师心得;开展“高雅艺术走进学生”等系列活动,加强师范生美育工作,营造高雅向上、具有师范特色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师德的感染和熏陶。

从福建师范大学走出了数以万计的扎根一线,平凡又伟大的人民教师:

“一位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师德就是,教好书。”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光明网发起的“大国良师”“杰出贡献奖”的获得者、福建师范大学校友苏宁峰如是说。

“带好学生是教师的本能、义务、良心所在。”福建省首届十大“最美教师”之一、第十二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奖候选人、福建师范大学校友赵祥枝如是说。

“身为师大人,我始终感念着母校在我筑梦之路上的助力。”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自强模范、自强学院首任院长、福建师范大学校友郑声滔教授如是说。

……

他们都是从福建师范大学走出来的优秀老师,延续着母校的优良传统,在第四届福建省的31位“杰出人民教师”中,有13位是师大校友,他们将百年师大的师德之光,洒向八闽大地。

2015年,第一批免费师范生入学,他们将承担起未来基层教育的责任,学校引导免费师范生在师德活动中培养爱心、感恩心和社会责任感。

“听了师兄的事迹,我觉得非常自豪,从我们学校走出这么多优秀的教师,这是我们的榜样,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叶瑞钒是福建师范大学的首届免费师范生,他下定决心毕业后要回基层就业。未来的三尺讲台,他将与数以万计的师大人一样,用知识和情怀,践行“师范”承诺。

“师德师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宝银教授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弘扬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创新师德建设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努力培养造就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教师工作部(处)  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