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东鍟,男,1949年生,外国语学院退休教师,获学校“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他的家庭为福建师范大学首届“文明家庭”之一。他用爱与孝,为所有人树立了一个出色的榜样。
他出生于教育世家,家中三代人都在福建师范大学任教;他是妻子坚实的依靠,与妻子相互扶持走过三十余载;他是儿子真诚的朋友,尊重孩子是他一直以来的坚持;他是岳母孝顺的晚辈,“百善孝为先”是他最看重的品德。他家庭美满,生活幸福,他用爱与尊重续写着教育世家的模范亲情故事。他就是外国语学院的退休教师檀东鍟。
夫妻:平平淡淡才是真
自1982年和妻子陈惟乐结婚以来,檀东鍟老师已经和妻子携手走过37年的时光。他们通过80年代传统的相亲模式相识,相似的家庭背景又让二人很快相知相恋,一转眼便相守了这么多年。
檀老师坦言,在与爱人相处的几十年里,两个人鲜有争吵。年轻的时候,夫妻二人都有各自忙碌的事业。妻子陈惟乐曾是福州高级中学物理特级教师,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福州市首届“十佳教师”、福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檀老师则在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虽然他们工作繁忙,但是回到家一碰到家务活,两个人都抢着干,都不想让对方太过辛劳。退休后,檀老师和妻子有了更多的时间,他们开始了年轻时没有机会实现的浪漫——环游世界。
檀老师的家里陈列了世界各地的纪念品,其中一版版整齐排列的勺子格外引人注目。“她就喜欢收集勺子,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去找当地特色的勺子。这里才五版,我儿子家里还有四版呢。”檀老师向记者介绍。他与妻子的旅游观念相似,都喜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景,会着重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这些年来,他们踏足了东欧、西欧、北欧、美国、澳大利亚、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还去过国内的许多城市,在旅行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有一件挺搞笑的事情。”他说着的同时情不自禁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然后娓娓道来。那是去年三月,檀老师和妻子一起跟团到柬埔寨旅游,快进关时檀老师的鞋底竟然被踩掉了,苦于一时买不到鞋子,当天行程中又有二人都很想去的经典景点,他只能拖着缠满胶带的鞋子跟在队伍后面。陈老师也在一旁陪着他,后来在前去吃饭的途中偶遇鞋店,二人更是连吃饭都顾不上,直接一头扎进了鞋店里。这个小插曲也让整个旅途变得有趣而难忘。檀老师夫妻一起出去旅游的次数很多,不知不觉中也形成了很多默契的习惯。檀老师的行李箱总有一部分是专门给陈老师用来放东西的,“女同志的衣服比较多嘛,我们男同志就不需要那么多衣服了,就把一部分行李箱给她用。”檀老师笑着说。平淡的生活细节,最能映照出夫妻间的爱、尊重与和睦。
檀老师和爱人结婚在“简单朴素”的80年代,没有操办酒席,甚至连结婚照都没有。前几年,正好有一个拍婚纱照的机会,檀老师和陈老师也赶了回“时髦”,结果却让他们有些哭笑不得。他们各自穿了正式的西装和婚纱,见面时两个人都忍俊不禁。根本没有想象中那般惊艳的感觉,檀老师和爱人都觉得这种刻意摆拍的婚纱照反而没有日常的生活照好看,索性将婚纱照又收藏了起来。
在檀老师心中,平淡是婚姻生活的基调,信任则是这个基调最关键的一个音符。“夫妻间最重要的就是信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但是除了自己的小秘密,剩下的都要开诚布公,这样婚姻才能良性发展。”他们生活中处理财物等大小事宜都是如此,这种良性的相处是两位老师多年爱情保鲜的“秘诀”。“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很好的人。”说起妻子,檀老师满脸骄傲又略带羞涩。
檀老师与爱人相处几十载,二人朝夕相伴已经成为了习惯。前阵子陈老师生病住院,檀老师回家后看到空空荡荡的房子很不适应,“那阵子我很不好过啊,以前家里都是俩人,那时候回家只剩下一个人了,那种感觉很难受。”谈起那段日子,檀老师还是止不住地失落,“我都不敢想象以后要是我们当中真的缺了哪一方,这个家要怎么办。”他顿了一下,“不过以后肯定会先走一个人,看谁运气好,运气好先走。以后的事情以后说,现在想徒增烦恼,过好现在的生活就可以了。”因为珍惜,所以畏惧,因为畏惧,所以才要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在檀老师眼中,他和爱人都像是对方的影子,相互信任、互为港湾、互为依靠,只要有对方在,便无所畏惧。两个人携手走过无数春夏秋冬,如今漫步于夕阳,相互扶持,“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正是二人平淡却又弥足珍贵的爱情。
父子:一对相互尊重的朋友
檀老师的儿子陈鲁倬,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如今在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任副教授,三十而立的年纪就已经是博士生导师。不仅如此,陈鲁倬还入选了“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福建省拔尖人才”计划。陈鲁倬能够如此优秀,离不开檀老师对他的影响。檀老师秉持着“开放式教育”的理念,从小对儿子就很少约束,也不会刻意塑造他,“我这辈子对我儿子做得最多的就是尊重。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无论在什么阶段,大人过多过早地去干预孩子,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檀老师没有特地将儿子塑造成一个“范式化”的乖孩子,而是尊重他的选择,给孩子充分自由的空间,只要不做出格的事就行。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禀赋,要尊重孩子的本心和选择,不必太过纠结于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重要的是给他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让他能够自然、快乐的成长。这种“开放式教育”让陈鲁倬从小就爱钻研的习惯得到了充分培养。檀老师回忆,陈鲁倬小时候就很喜欢自己动手,甚至连家里的东西都被拆坏了好几个,六年级的时候就自己发明了带有自动课程表的笔,这是他自己思考、自己修改的成果,最后还申请了专利。
儿子长大后,檀老师更尊重他的自我选择,对于孩子长大而伴随的疏远,他也不会像许多家长那样有失落感。“我喜欢孩子有独立性,如果他可以独当一面,代表我们作为家长的任务已经完成得很好了。”夫妇二人对儿子的关爱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应。从清华毕业后,陈鲁倬本来在一家世界五百强单位工作,待遇也很不错,但是为了父母他义无反顾地回到福州工作,父子之间也有了更多时间相处,他们的相处模式也更像朋友。檀老师时常和儿子互相开对方的玩笑,连朋友到家里都会惊讶于他们之间有趣的相处。檀老师常常要向儿子请教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会“‘厚着脸皮’巴结儿子”。这时候陈鲁倬便装作十分骄傲的样子来打趣父亲。檀老师觉得,随着儿子年纪越来越大,自己能够教给他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两个人就更像是朋友了。
外人眼中非常优秀的陈鲁倬,健康状况却不符合檀老师的期待。事业心很强的陈鲁倬经常埋头科研工作,缺少锻炼的时间,这让檀老师十分在意。“我期待的是一个健康的儿子,不只是科研成功的教师。我不希望以前看过的教授英年早逝的新闻出现在他身上。”檀老师从不要求儿子有多大的声望,只希望他能够平凡健康地度过这一生。
三十多年来,檀老师对儿子亦父亦友,两人相互尊重,相互成就。
母子:百善孝为先
檀老师的岳母曾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教,前几年因为中风住院,至今都没有出院,檀老师和妻子也一直悉心照顾着病榻上的母亲。在檀老师看来,百善孝为先。中国有句古话:“子欲养而亲不待”。随着父亲母亲岳父的过世,檀老师对这句话感触越来越深。
“父母在的时候要多关心他们,多照顾他们,照顾不仅是物质给予,还有精神上的照料。”檀老师坦言,自己也没有特地做什么事孝顺岳母,只是尽可能满足她的需求。老人家就像小孩子一样,越老越像小孩,岳母很喜欢吃花生米、核桃酥一类零食,檀老师便买给她,但吃到喜爱的食物真的就如孩童一般不知节制。檀老师担心这些零食糖分太高,对岳母的糖尿病治疗不利,便劝岳母少吃。一旦劝阻,岳母就生气发怒,这时候檀老师便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像哄小孩一样哄她,“你今天表现很好啊,可以多吃一块。”改变不了老人的心态,就改变自己的心态,他说,“不能因为她的态度就不理会她”。岳母还喜欢打麻将,檀老师夫妇便和保姆跟岳母凑成一桌打麻将。“老太太一打麻将就高兴,脸笑得跟花儿似的。”说到这里,檀老师不禁也笑了起来。
岳母生病后,檀老师一直尽力照顾着。刚住院的时候,檀老师和爱人都会在三餐做一些岳母喜欢的食物带去医院。在岳母有意识和反应的时候,还会给岳母放钢琴曲。檀老师知道,钢琴是岳母一辈子的生命,听到钢琴曲她也会更开心些。后来,岳母的状况越来越差,檀老师夫妇也处于老年,诸事不便。为了更好地照顾岳母,便给岳母请了一个护工,他和妻子主要做采买的任务。现在檀老师和爱人还会时常去医院看望岳母,榨点她还能进食的果汁,和她说说话,即使岳母已经不能给太大的反应了。
已经作为长辈的檀老师,还在尽力地承担着晚辈的责任,他明白,这份孝顺不仅是对岳母的义务,还是对晚辈最好的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校报记者 郭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