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培养什么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自2019年4月起,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铸师魂、守师道、塑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 并组织“新时代师德内涵”大讨论,广大教师反响热烈。
教师工作部(处)网站和官方微信本期推出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金程远及物理与能源学院辅导员何婷婷“新时代师德内涵”的心得体会,敬请关注!
“师德之美”成就高校辅导员之美
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金程远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依托,是实现大学生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日前,中宣部、教育部首次从历届在岗的“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中,评选出10名“最美高校辅导员”。他们,用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营养又对味的方式,创新学生工作方式,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帮学生排解烦恼;与学生一起辩清态势、帮学生找准方向。
作为一名思政一线的辅导员,感受榜样力量的同时,我不禁问自己,“是什么驱动了‘最美辅导员’的‘最美’风华?”这个问题早在中宣部授予曲建武老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时,就引发我的思考。直至今年有幸参评第十一届辅导员年度人物之际,我细致了解了近十届辅导员年度人物的事迹后,我确切肯定,这个答案就是“师德之美”。“师德之美”引领着、驱动着、约束着辅导员育人的事业,让辅导员点亮自己、照亮学生。
辅导员的“师德” 是评价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师德上的自我约束应与其他教师要求相同,标准一致。但是辅导员身份又是高校德育的主体,一方面要建设自身之德,另一方面要践行“立学生之德”,这就体现了这种“师德”的双重性,也是辅导员师德有别于一般教师师德的地方,具体体现在师德立场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师德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师德行为具有显著的示范性。
辅导员师德立场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辅导员师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熔铸了理想信念的追求与更为明确的价值取向。这种“师德”之美,美在蕴涵了更多的家国情怀和国家认同。辅导员立师德就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四个服务”,在工作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扮演好政治思想领航者的角色;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就是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引领学生。
辅导员师德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在大学四年中,与学生接触交流交往最多的就是辅导员,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辅导员的工作就是指向学生的中心,辅导员的师德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在工作中要用“公正心”对待所有学生,用“爱心”帮扶困难学生,用“耐心”督导后进生,以真诚对待真诚,以灵魂唤醒灵魂。为师者,必以自身的德行,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这是作为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最强烈的行动自觉。
辅导员师德行为具有显著的示范性。有言:教师对教育的贡献,不仅表现在教了多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如何为人师表。辅导员育人不仅在课堂,更在日常。与学生一起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呈现“师德”最直观的平台,辅导员对工作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对学生有爱有情,学生就一定会把老师的高尚品德融入自己的人生。辅导员工作无论是润物无声的悉心引导,还是坦诚直言的严格要求,都寄托着厚爱和期盼,都在给青年学生树立师德的榜样,都在彰显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身份真谛。
师德是最纯净、最高尚的美,高校辅导员是离学生最近的人,只有拥有最美的师德,施以最真挚的爱,才能成就最美的自己,才能造就最美的学生。
向时代学习,向青年学习
——新时代师德内涵学习体会
物理与能源学院辅导员 何婷婷
三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新时代辅导员,在高校思政教育第一线工作近三年,我成长颇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论述中,多次提及师德师风建设;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新时代如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全国教育大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2019年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等等,每一次精神学习都是一次提升。
我更加坚定自己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信念,也一次次内省自身如何更好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面向新时代,我们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开展工作,立德树人,推进教改,促进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而这一切工作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师德意识。
学校、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多次开展活动、组织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和规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有高质量教师,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理解青年辅导员的师德内涵和外延,应更多围绕青年发展。
四月的最后一天,我们和学生一同观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时,大家谈的最多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家:“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负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 这是对全体青年的要求,不仅是青年学生,更包括广大青年工作者。历史赋予使命,时代要求担当,我们都在思考,这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我们怎样跑出让人民满意的成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人具有天然的创新优势,在推进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青年群体必然要发挥积极作用。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时期是学习积累的高速时期,青年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立鸿鹄志,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持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作为青年辅导员,我们在教育青年学生茁壮成长,为他们修剪枝叶之前,更应立志先于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根深叶茂,当立其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想更好地报效祖国、担当重任,就必须在品格、能力和德行这些关键要素上下大功夫。
五月下旬,在参加“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的学术沙龙时,一位专家分享教学心得时说:好老师都是学生教出来的。那一瞬间全场响起的掌声,让我突然联想到,1950年毛泽东回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时对师生的勉励——“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过的“教育者先受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等讲话精神,更是言犹在耳。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辅导员是在各条“血管”中运送“氧气”的“红细胞”,在高校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的青年是什么样,新时代的辅导员就该是什么样,不仅需要坚定信念,知行合一,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需要沉淀自己,在时代变化中,不断学习——要懂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先懂怎么当一个好学生,向身边一切可学之人、可学之事谦逊学习。推己及人,推人及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首先就要身体力行。从生活细微处着手,要给学生“种草”,首先就要自己“拔草”,而“久久为功必有回响”,一切贵在坚持。
作为青年教师,为了青年学生,我们更要注意锤炼品德修为,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自身,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将旺盛的求知欲、无止境的学习贯穿于工作全过程 ,让所有环节都能彰显“青年”味道,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站在五四运动10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师德内涵的认识,向时代学习,向工作学习,向榜样学习,向青年学生学习,不断打磨、锤炼自身素养素质,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我们、在青年学生们一代代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