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德内涵(二十)

发布时间:2019-06-11浏览次数:5774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培养什么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自20194月起,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铸师魂、守师道、塑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 并组织“新时代师德内涵”大讨论,广大教师反响热烈。

教师工作部(处)网站和官方微信本期推出化学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兰玉清以及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叶萍“新时代师德内涵”的心得体会,敬请关注!

 

关于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体会

化学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     兰玉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在新时代背景下,师德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如何把握新时代师德内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传道授业与立德树人相结合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者,更要做立德树人的实践者。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思想和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欲树人,必须先立德。教师必须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注重言行举止,做到为人师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不断将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术自由与教育规范相结合

学术自由是科学文化繁荣的必要前提,一定程度的学术自由客观上能够为学者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术自由也离不开教育规范的约束。大学校园倡导学术自由,但学术自由不等于“为所欲为”,教师更不能将课堂当做“秀场”。大学生的学习成长阶段正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但辨别力还不够成熟,绝不能让错误思潮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师必须遵守教育规范,真正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发表有要求”,才能避免学术界出现混乱,才能维护校园课堂秩序有条不紊。

三、遵循规律与勇于创新相结合

当今社会变化频繁,教师作为青年学生的引导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补充知识的缺漏、不断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不要墨守成规,要具有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精神。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个人风格。

四、联系实际与落实工作相结合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院党委书记,我在实际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深刻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和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共同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深入研究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

(二)强化宣传,突出导向

作为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我注重宣传教育,突出问题导向,引导教职工不断提高师德水平。20181121日,我组织学院教职工进行“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题学习,强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列举师德失范行为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2019117日,我为学院教职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教育,带领大家学习了《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大准则》和《福建师范大学教职工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号召大家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并要求教职工签署《福建师范大学师德师风承诺书》,督促大家对标先进找差距,把承诺化作自觉行动;按照学校《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院于2019424日召开“铸师魂、守师道、塑师表”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动员会,明确了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增强教职工主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引导教职工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三)深入基层,关心群体

为了及时了解学院教职工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 我经常性地开展谈心谈话、深入走访课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一线,并组织教师座谈会、看望病困教师等,尽所能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并认真查找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学院师德师风建设迈上新一台阶。

  

践行高校师德规范 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叶萍

  

一名原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教授在提到他的导师朱鹤健时提到三件事:

第一件,朱鹤健老师今年85岁,弟子回母校,按惯例原团队聚餐交流,考虑年事已高,设计在先生家鼓楼附近聚餐,但先生却执意到老区,理由是“我移动只一人,你们移动是一拨人”。

第二件,弟子从美国回来带了鱼油等保健品给老师,老师从鼓鼓的公文包掏出茶叶,又套上折叠好放在包里的原包装纸,情谊尽在举止中……

第三件,弟子获评省级高校教学名师,第一时间向恩师汇报,先生第一时间通过电子邮件回复:“你是我老朋友中获此殊荣第一人,即把喜讯转发我的朋友们”,注意此处用的是老朋友,大师的谦卑,令人高山仰止。

导师的行为潜移默化,他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让一个60余岁的博导时时感念,时时以老师为榜样,朱鹤健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

一直以来,福建师范大学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赢得了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也应该看到,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责任心方面,备课不认真,照本宣科,信息量少,满堂灌,没有引导学生思维思考;教书育人方面,上完课就走,不和学生交流,更说不上关心学生、爱学生; 还有治学不够严谨;个别教师发表不当言论,影响学校声誉和教师队伍声誉。高校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关键是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素养的核心部分就是师德,因此,高校师德建设至关重要,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好老师,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这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为“四有”:

第一,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第二,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第三,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第四,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这四个方面,概括了新时代对教师师德的要求。《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六条: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规范要求”和“四有好老师”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师德的公民道德层次如爱国守法,二是教师师德的职业道德层次如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三是教师师德的专业素养层次如扎实学识、服务社会等,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行动指南,概括起来师德建设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有理想信念,传道筑梦。要注重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有道德情操,为人师表。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有扎实学识,教书育人。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努力练就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用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有仁爱之心,敬业爱生。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做新时代的好老师,高校教师要按照师德规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