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德内涵(一)

发布时间:2019-05-13浏览次数:6201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培养什么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自20194月起,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铸师魂、守师道、塑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并组织“新时代师德内涵”大讨论,广大教师反响热烈。

从今日起,教师工作部(处)网站和官方微信将陆续推出“新时代师德内涵”心得体会,敬请关注。


涵养师德 立足本职 关爱学生 立德树人

                                  --地理科学学院谈新时代师德内涵

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张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现代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等新的形势和背景下,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就必须强化师德意识,注重加强师德建设。

一、新时代师德师风的丰富内涵

教师师德高尚,才能培养思想品德好的学生,才能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多种场合向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与“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全方位地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当代师德内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新时代的高校教师的师德应该是指高校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自身出发,加强师德师风培养的责任意识,注重师德、师风、师语、师情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修德养性,为人师表。通过学习提升个人内在修养和人格境界,做到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坚守正道、自强不息、勤俭节约、孝老爱亲,廉洁自省,端正个人品行,做到表里如一;另一方面,教师要坚守岗位,以生为本,恪守职责。教师要根据职业任务、职业特征需要,坚守爱岗敬业、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要求,在工作中思想进步、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坚守真理、开拓创新、传承文化。

二、学院提升师德师风的重要举措

师德正,才能学风正;学风正,才能校风正。作为省里和学校重点打造的一流学科建设单位,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攀登高峰。为此,学院党委立足学院实际,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开展新时代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有效途径的探索,狠抓执行落实,实现师德师风建设与科学研究、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的全面结合,提升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1.强化学院党委的主体责任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院把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党委抓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学院党政领导每学期至少对学院的情况进行一次的专题研究,力争做到心中有数,底数清,政策明;通过认真查找、深刻剖析,研究预判学院是否存在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落实整改到位;做到有会必讲师德师风,有典型反面警示教育必然传达到位,发现师德师风违规问题必须落实问责。日前,学院按照学校工作部署,再次召开全院教职工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动员会,要求全院教职工充分提高思想认识,主动追求师德“高线”、严守职业“底线”、严禁行为“红线”,从自身做起,践行高尚师德,把牢师德师风关口。

2.完善师德师风监督考核机制

学院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院的各项考评中,实现一票否决。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评价考核之中,畅通学生反映师德师风问题的渠道,在学院设立意见箱;深入课堂,积极听取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评奖评优中反馈的意见,让学生的评价意见的结果得到运用;通过相互评课、同行督导、督导检查、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互评监督,互帮互促;严格执行校院两级师德师风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要求。

3.发挥先进教师的示范引领

学院深入挖掘学院内优秀教师的榜样,多渠道,大力度宣传教师在教书育人和师德师风方面的突出表现,学院退休教职工党支部陈逢珍入选“三个好”党员好故事,2个家庭获评学校首届“五好家庭”奖和“五好家庭”提名奖。通过身边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增强学院师生对教师的尊重,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团队的职业自豪感,使教师更加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潜心教书育人。朱宇老师获评福建省优秀教师、第三届“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创新性人才培养团队”获省“五一先锋号”,“森林土壤与生态过程研究团队”、“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研究团队”分别获第十四届、十六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

4.教师个人要加强自我修养

习近平同志指出,“师德是深厚的只是修养和文化品味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学院积极鼓励教师,把自己的人生融入一流学科建设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事业中去,学院要求教师们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自觉践行师德标准,规范言行,履行相应义务,承担社会责任;要努力成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的学生和社会的尊重。


师德:教师文化的根与魂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感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章琳


 “教乃国之本,师乃学之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师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是教师文化的根与魂,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基石和保障。

以德立身,坚守教师品行之底线

 “师者,人之模范也。”学生常常以教师为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要完善自己的人格,遵守为师之道,践行师德规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要强化师德价值认同,把自身师德建设与立德树人使命、社会责任体现和自我价值实现紧密联系在一起,做高尚师德的学习者、维护者、践行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强化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慎言慎行慎独,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

以德立学,打亮教师育人之底色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要有一潭水。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使自己拥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要始终保持深厚学养,教师科学研究、潜心学问、淡泊名利的样子,对学生守正、求实、创新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要始终坚守育人本心,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探究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因时制宜、固势而新。

以德施教,彰显教师文化之底气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是校园里最持久、最耀眼、最底气的风景线,“铁打的银盘流水的兵”。“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文化是学校办学的底气所在,每个教师都有责任传承和创造优质的教师文化,让大学文化充满爱与责任。首先,要创建生动有益的课堂文化。讲台,是教师的阵地;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敬畏讲台、珍惜讲台、热爱讲台,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启迪学生的心智,挖掘学生的潜能。其次,要绵延精深博长的学术文化。“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学术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研究、掌握学科前沿、开阔科学眼界、活跃学术思想,为绵延国家创新之命脉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三,要弘扬健康美好的师生文化。“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合作关系,也是朋友关系。“玉不琢,不成器”,教师要践行“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匠心品质打造时代新人,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立德树人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重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把自己塑造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