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德内涵(二十七)

发布时间:2019-06-20浏览次数:548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培养什么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自20194月起,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铸师魂、守师道、塑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 并组织“新时代师德内涵”大讨论,广大教师反响热烈。

教师工作部(处)网站和官方微信本期推出文学院陈颖编审、博导及外国语学院林明金教授“新时代师德内涵”的心得体会,敬请关注!

 

关于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的点滴体会

文学院  陈颖编审、博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学生传什么样的道,授什么样的业,如何解学生之惑,我以为是高校研究生导师的三大基本职责。其中传道是前提,是基础,是奠定学生思想品格、成长道路的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环节。新时代对于导师师德建设的要求就是要传正道,树正风,做正人。

在当代中国,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必不可少的政治功课,其重要性无须赘言。而培养研究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越来越成为导师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有一种误解或偏见,认为研究生导师只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研究生初步科研能力即可,至于思想品德教育那是辅导员的事。诚然,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教育已奠定了一定的思想道德基础,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后,导师一对一的教育培养方式犹如父母对于子女,在为人行事各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学生未来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固然取决于自己,但导师的言传身教将产生重要影响。导师爱慕虚荣,追求功利,则学生可能依样画葫芦;导师淡漠名利,追求真理,潜心学术,则学生也会奉真理为圭臬,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以为在人的各种德性中,诚实守信是最重要的品格,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与社会良性融合的重要基础。重承诺守信用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高度尊崇的美德。当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契约精神更成为维系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前提。对于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来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诚信科研是诚实守信的重要方面的体现。由于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想的蔓延,一些人心态浮躁,毒化社会氛围,也因此,近些年高校教师、学生中屡屡发生学术不诚信事件,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降低了高校的社会信用度,应当引起高校广大教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们的高度警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以及各高校都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学风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201811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强调“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2018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研诚信的若干意见》,指出“从事科研活动和参与科技管理服务的各类人员要坚守底线、严格自律。科研人员要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守科研活动规范,践行科研诚信要求”,“项目(课题)负责人、研究生导师等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加强对项目(课题)成员、学生的科研诚信管理”;新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号召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广大科研工作者要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新时代赋予高校研究生导师更加光荣和重要的使命,只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学业优良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思想品德和学术水平的要求。不言而喻,如果教师自己品德不高尚,又如何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在高校师德建设方面,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要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高校是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教师是师德建设的对象主体,学生是师德建设的受益主体。在这三个主体的关系中,教师既受他律,更要自律,最后才能律人。因此,对研究生导师师德方面的任何严格要求都不为过。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所学校里,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是科学真理的化身,是社会良心的代表,只有也必须处于道德的高地,这个社会才有希望,这个国家才能繁荣,这所学校才有明天。

 

优秀是一种习惯  学习是一种信仰

                     ——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的“立德”与“树人”

外国语学院  林明金教授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指出“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打造一支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立德树人是道德养成与能力培养的辩证统一,以德为先,能力为重!

 

立德:优秀是一种习惯

我们一直倡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终身教育思想。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不是单纯传递知识,而是更多地激励思考,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个体精神具有陶冶性和培育性,是具有教育价值的。那么导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如何以扎实学识吸引学生,同时以道德情操感召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和“信其道”?我从2005年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指导的各类硕士研究生已超百人,回顾近15年的硕导历程,我发现我们对于知识教学的重视同时,不能忽视师生关系其实对于学生的知识接受度是有直接的关联,导师与学生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分享学术资料、研讨学术前沿问题,探讨硕士论文写作等,同时也是导师用自身优秀的气质、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成长的过程,这是榜样的力量。15年来,我努力践行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做到教学、科研、行政、党务齐头并进,从“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次研讨、每一场讲座和每一堂课,力求做到教学匠心独具、语言饱含激情、旁征博引、学贯中西,满满正能量的教学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导师的用心,这样的教育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转化为自觉的日常行为。我相信:优秀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习惯。

 

树人:学习是一种信仰

扎实的学识是硕士生导师能够胜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与保障,扎实的学识才能让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导师的学识是让学生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的动力源泉!

在认知盈余时代,在太多选择以至于无从选择的年代,导师的知识拥有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对知识验证的能力是导师需要和学生共同学会的能力。导师的学习更多是一种对“未知”的学习,唯有知识,可面向未来,这一学习未知的能力,可激活自我,可为导师自我赋能!

导师如何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思辨力、引领力、执行力是导师必须具备的“口袋技能”(pocket skill)。而这些能力的具备,唯一渠道就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

首先,“思辨缺席”问题不仅存在于学生身上,我们许多导师同样存在思维固化的问题,缺乏独立思考、辩证质疑的思维能力,这样就很难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无法用创新的话语方式传播中国文化,无法做到兼具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基于此,我这些年努力在学生思辨力的培养上下功夫,由我担任主讲的两门慕课《研究生公共英语思辨阅读与写作》和《博士生公共英语思辨阅读》均获得省级以上立项,并于20193月同步在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和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

其次,导师与学生实际上也是一个团队,团队需要凝聚力,更需要导师的引领力,这种引领力是分享合作、共同学习成长的前提,导师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团队氛围,同时加强自身修养,率先垂范,让团队实现竞争与和谐、原则与灵活兼具。组建教学团队,让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参与共同完成一些课程建设,对于在读的研究生是一种无声的激励,我与研究生合作的数字课程《雅思高级口语》和新形态教材《雅思高级写作》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同时,让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外语实践项目,导师的指导绝对不能是“挂名”,而是需要事必躬亲,亲力亲为,例如:福建师范大学英文网站的翻译任务全部由在读研究生承担,由我本人负责网站的总编辑及审校;由我担任指导老师并负责牵线搭桥,四名优秀研究生获得了2019年研究生暑期创新实践活动项目立项,即将赴中国日报社和中国外文局实习;由我担任主编,多名研究生担任编委的《高考英语900句》2018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三,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导师的学习是为了提升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学做一体、知行合一,实现从知识型转向本领型,从务虚型转向实践型。当然,导师端和学生端双向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导师和学生是否能一起行动,毕竟成功的关键决定要素是你的行动,一切成功都是执行力的成功!这15年硕导生涯,我一直坚持在科研融合创新,做到笔耕不辍,一有想法便付诸实施,出版专著、词典、译著、教材等41部,合计1000多万字。 同时作为学院院务委员及党委委员,充分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2018年获得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获“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贡献奖”。2019年获得“福建师范大学第三届五一劳动奖章”,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表里相应。诚如孔子所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导师是学生学习的标杆(benchmark),其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内化力。

我相信,学习是一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依靠学习,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