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德内涵(二十二)

发布时间:2019-06-13浏览次数:1748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培养什么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自20194月起,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铸师魂、守师道、塑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 并组织“新时代师德内涵”大讨论,广大教师反响热烈。

教师工作部(处)网站和官方微信本期推出旅游学院党委书记余培雄、数学与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林伟“新时代师德内涵”的心得体会,敬请关注!

 

无忘“四心”

旅游学院党委书记  余培雄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则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韩愈曾道出教师的三大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每个人都有自己某一身份的“本分”,作为教师,我们的本分便是为我们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传道之前,要先“明道”“信道”。教师若不能先做到“明道”“信道“,则何以真正对学生传道,何以使得学生真正领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谛,何以使得学生真正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师若不能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口中的“大德”,“大德”又将何去何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现力极强的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并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个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师德建设标准和要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新时代师德师风的新内涵与教师的四个“心”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即对教师职业的热忱之心,对教育的责任之心,对学生的仁爱之心以及对更高专业素质的追求之心。

一、强化院党委思政教育主体责任,维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之心。为师者,是国家脊梁的造血者,是民族薪火的传接人。育人煅器,无不需要一颗永持热忱的真心,一个对教师事业不热爱的人,如何能够坚持师风师德做好学生的表率?有的教师刚参加工作时满腔热情,但时间长了,就感到工作枯燥单一,工作热情大打折扣,职业认同感缺失,对工作没有信心,甚至有跳槽、辞职现象。为维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之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并把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党委抓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学院党政领导每学期都要对全院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力争做到对学院每个教师的发展现状、心中所想所感都能心中有数;针对实际问题认真剖析、深刻研究,关心帮扶教师的个人成长,提升教师对学院学校的认同感;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做到开会必提师德师风,有反面典型必传达到位,发现违规问题必落实到人。

二、完善师德师风监督考核机制,明确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之心。责任感是传道育人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未来负有一定责任,对自身的身份负有一定责任,对社会教育事业的进步负有一定责任。有的教师受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不正之风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喜欢计较个人得失,甚至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损害学校、群众、师生利益,甚至还搞师生恋,做出猥亵、性侵学生等道德败坏、违法违纪的事情。为提升教师的道德情操,明确教师对学生“立德树人”的责任之心,学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八项活动的通知》要求,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院的各项考评中;召开师德师风工作动员部署会,组织全院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院党政领导深入教学课堂,实地考察教师的教书育人状况,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评奖评优中反馈的意见,并让学生的评价意见的结果真正得到运用。

三、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保持对学生的仁爱之心。民主平等是新时代的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践行师德的一个重要内涵体现。学生与教师一样,是有着独立思维,有着独特个性的个体。有的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对学生缺少关爱,坚持“我说你听”“我管你服”,甚至出现体罚学生的行为,把“关爱学生”抛之脑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调查研究、不冷静分析、不引导解决、不交心谈心,上课来,下课走,从不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为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保持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学院认真落实学生对教师的评定制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评价考核之中,畅通学生反映师德师风问题的渠道,在学院设立学生意见箱;在2018级实行“成长导师”制度,为全体18级学生都分配了成长导师,明确成长导师的职责,要求成长导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扶,每个月与所指导的新生至少进行1次面谈,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学生活动,每学期至少与新生辅导员或学院党委副书记反馈1次所指导学生情况。

四、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提升教师对专业素养的追求之心。在教师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过硬的专业素质。教师对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视程度,将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以及专业的认可与尊重。丰富深厚的知识储备、灵活卓越的教学能力、开怀全面的视野情怀、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四者缺一不可。有的教师只满足现有教学方式方法,不学习、不钻研、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为提升教师对专业素养“学无止境”的追求之心,学院深入挖掘院内优秀教师的榜样,多渠道、大力度宣传教师在教书育人和师德师风方面的突出表现;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的建设,举办万名旅游英才预答辩、学生团队实践扶持培养项目申报动员会等活动,提升学院教师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指导培养技能;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探索旅游研究新途径,举办福建省旅游协会教育培训分会2019年年会,与福建省旅游学会共同编著第三部《福建旅游蓝皮书》。

师者为师亦为范,身为高校教师,更要端正态度,刷新认知,努力建设好自身师德涵养,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言传身教,像一支火炬,将教师闪光的人格照进学生的心田,把教师的温暖传达给每一个新时代的筑梦者。

 

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应突出“五个强化”

数学与信息学院党委书记   林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义,是评价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首要标准。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在实际工作中突出“五个强化”。

一、强化政治引领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淡泊名利,热心从教,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政治引领,组织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政治站位,明辨大是大非,站稳政治立场。广大教师要严格遵守网络法规,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不发布不当或错误言论。党员教师要亮出党员身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强化价值导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对高校而言,正如梅贻琦所言:“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要进一步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强化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的价值导向,让每位教师十分珍惜这份职业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高校教师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法纪教育

我国高校绝大多数教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的尊敬,但也有极个别教师法纪意识淡薄,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整体形象。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教师党纪国法校规的教育,切实增强高校教师的法纪法规意识。首先,作为一个公民,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概括起来至少要做到“七个不”:不发表不当或错误甚至是反动言论、不参加非法宗教活动、不违反税法、不酒驾和醉驾、不赌博、不违反计生政策、不参加迷信活动。如到国(境)外访学或进修,还要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访学单位的规章制度。其次,作为一名大学的教师,要严格遵守高校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要遵守教学工作纪律、学术纪律、财经纪律、考勤纪律等。第三,作为一名党员,更是要严格遵守党内规章制度,尤其是“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

四、强化监督惩处

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监督和惩处机制,“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一是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2018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意见,对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严的要求,如《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二是严格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在教师评先评优、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用、教学评估等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以此警示广大教师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三是建立师德建设责任追究机制。对师德失范或违规行为监管不力、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等失职失责行为,尤其是对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严肃予以问责。

五、强化人文关怀

一是要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是硬道理,对个人亦如是。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的氛围,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入职伊始就客观理性地做好职业规划,选准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研究领域,潜心教书育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上,把课上成金课,把科研工作做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学校和学院要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宽松的制度环境,在政策导向上要积极鼓励支持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二是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正如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解决老师后顾之忧,包括提供子女入学、身心健康、教学发展、科研工作等优质便利的资源,让广大教师真切感受到在一所大学工作带来的归属感、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安心从教、乐于从教,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