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德内涵(二十一)

发布时间:2019-06-12浏览次数:494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培养什么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自20194月起,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铸师魂、守师道、塑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 并组织“新时代师德内涵”大讨论,广大教师反响热烈。

教师工作部(处)网站和官方微信本期推出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宁教授以及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延锋“新时代师德内涵”的心得体会,敬请关注!

 

用师德模范精神指引铸魂育人方向

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  黄宁 教授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形象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高校师德模范应成为教师“以德育德”的实践参照。

在教书与育人中立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大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还要注重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关注学界动态业界前沿,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教书质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兼顾知识技术传授和价值观念引导。

“全国师德标兵”、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师曲建武教授在教学中主动承担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将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全过程,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课上与课下、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润物无声、入脑入心,展现了敬业进取、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

在言传与身教中立德

教师言行的示范熏陶作用已超越课堂教学本身,对学生的终身成长都将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大学教师为人师表,应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坚持求实严谨的治学作风,谦虚好学、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以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全国优秀教师”、“时代楷模”、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为每个学生建了学习笔记和读书报告文件夹,每次出差午休时间通过视频通话为学生答疑解惑。回国7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最多一年出差160多天,每次出差日程满满。他用言传和身教,践行了“你们是为国家做事情的人,老师有一身的本领要教给你们。”的师德风范。

在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中立德

大学教师要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要养成对现实问题敏锐的观察力、透彻的分析力和强撼的说服力,使学生在更宽广的视野上,澄清疑惑,达到铸魂育人的目的。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关注社会民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我校孙绍振教授团队,心系教育,情牵两岸,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查阅研究了大量资料,历时三年,完成了十三册五百万字的高质量两岸合编高中语文教材。团队中有1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0余人/次获得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之星等称号,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孙绍振教授领衔的团队,立足闽台关系、服务两岸社会,展现了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的师德风范。

在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中立德

大学教师要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潜心问道,勇于探索,坚守学术良知,反对学术不端。自觉捍卫学术尊严、珍爱自己的学术声誉,要弘扬重内省、重慎独的优良传统,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高洁的学术操守和高尚的学术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全国优秀教师”、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德荣,60岁到90多岁共培养博士生49名、出版专著4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85岁那年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91岁的郑德荣立即申报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2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准备纪念文章……展现了“永久奋斗”、追求学术的师德风范。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校教师应在师德模范的感召和指引下,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用心用情用力践行新时代师德师风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周延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则是教师之本。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现力极强的称谓,表达了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并强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师德师风,是教师的道德行为、道德观念、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操及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并逐步将其内化成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大学是学生人生成长经历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生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精心引导和栽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践行新时代师德师风。

一、用心引领,点亮学生理想信念之灯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传道,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新时代教师应明之“道”、应信之“道”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有”好老师的第一个标准便是要有理想信念。所以,教育者先受教育,立德树人者先立德。思政工作者自己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点燃学生的理想,用自己的信仰去引领学生的信仰,真正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莘莘学子把好人生的“总开关”,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们要在思想引领上多用心、下功夫,擦亮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理直气壮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育人全过程,帮助学生固本强基、补钙健体、正心铸魂、立志逐梦。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用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态度、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为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勇做奋进者、开拓者,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二、用情护航,温暖学生成长成才之路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良好的师德最终要体现到对教育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上来。热爱学生也是高校思政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精髓。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但谁的青春不曾迷茫?在学生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问题、挫折,这就需要我们情系学生,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用关爱和真情护航,践行不容有失的教育责任,为一段段追求风华正茂的昂然青春,注入挥斥方遒的凛然生命。

我们的工作要始终围绕学生,重心下移、阵地前移,经常走进课堂、走进班级、走进宿舍、走进网络,开展深入的谈心谈话,保持学生触手可及的距离,全面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始终关照学生,坚持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注重全面发展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宽严相济、因材施教,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独立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加强人文关怀,用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发现教育的无数种可能,让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实效;要始终服务学生,以学生的成长问题为导向,弯下身子、精细服务、精准发力,切实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润化学生的心灵。

三、用力成长,当好为学为人为师表率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一桶水倒出一杯水,而是一个火炬点燃无数的火炬,而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的一言一行,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因此,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以身作则,师德师风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会议里、文件中,而应该熔铸在日常的爱岗敬业中,成为看得见的榜样示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政工干部平时和学生接触最多、离学生最近,最好的立德树人便是大处着手、小处着眼,最好的影响便是一言一行、一笔一划,既要明道信道、立德垂范,更要有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立足岗位、用力成长,当好为学为人为师的表率。

正如时代楷模、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老师所说,“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敢于喊出‘向我学习’的口号”,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精湛的业务素质、开放的胸怀视野,才能用人格的力量成风化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我们要脚踏实地、甘于平凡,坚守师者初心,深耕育人事业,做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好老师;要勤于学习、善于研究,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成为思政工作的行家里手,做腹中有墨、手上有招的好老师;要严于律己、身正为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做肩上有责、心中有戒的好老师,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嘉言懿行传递正能量,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引导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努力奔跑,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圆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