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德内涵(十一)

发布时间:2019-05-27浏览次数:1173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培养什么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自20194月起,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铸师魂、守师道、塑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并组织“新时代师德内涵”大讨论,广大教师反响热烈。

教师工作部(处)网站和官方微信本期推出心理学院院长连榕教授、博导以及化学与材料学院常务副院长项生昌教授、博导“新时代师德内涵”的心得体会,敬请关注!

 

新时代:开启师德建设的新征程

心理学院院长  连榕教授、博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20171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这为新时代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师德”这一重要问题,需要我们以新思想、新理论来正确认识师德的“标准与内容”,为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把好脉、走对路。

人的品德包括认知与人格两大方面,认知正常、人格健全是各种人群品德标准的核心指标。长期以来,确立教师品德标准与内容基本上是采用一般人群的模式,这既不能充分反映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又没有考虑到教师职业的重要特殊性。因此,构建新时代教师品德的标准和内容,不但要考虑到一般人群的智力、情绪、自我、人际关系、适应等品德要素,还要考虑到教师职业事关育人,事关国民素质,事关民族复兴的特殊重要性。我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提出的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可以也必须成为我们思考教师品德的标准与内容的核心。因为,一个好老师一定是个品德优良的教师,是一个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和谐、善于调控情绪、人际关系良好的老师,同时,更是一个有教育情怀、关爱学生、敬业奉献、教学创新的好老师。

“理想信念”、“扎实知识”,反映的是教师职业认知方面的品德特征。教师除了一般人群的思维、智力正常等品德特征外,还应“有理想信念”、“有扎实知识”的职业认知特征。“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持有科学、正确的教育观,能把党和政府对年青一代的要求,能把正确的教育理念实现在自己的教学行动中,积极引领学生的成长,为立德树人服务;“有扎实知识”的教师才会有较强的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能以良好的教学策略上好课,能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学生高效学习,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到教书育人。

“有理想信念、有扎实知识”是教师品德职业认知特征的本源和实质。“理想信念”是教师职业倦怠最好的解毒剂,“扎实知识”是高素质教师的重要内容,这样的教师才会对学生的成长施予良好的影响,才能将教学的压力转化为教学和自身成长的动力。    

“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反映的是教师职业人格方面的品德特征。教师除了一般人群的自我悦纳、人际关系、情绪调控等人格特征外,教师职业的特殊重要性还要求教师“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职业人格特征。教师的职业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心灵塑造灵魂的职业,职业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对教师品德要求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是教师影响学生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有道德情操”的教师理性客观、情绪稳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好,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实现身教的榜样作用;“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友好亲和,有爱心、细心、耐心,能与学生建立起有意义的关系,积极关注学生的成长,得到学生的爱戴,获得工作的幸福感。

“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是教师品德职业人格特征的本真和本质。“有道德情操”的老师是不会向学生索要钱财,把教学当成赚钱机会的老师,是能扮演好多种角色、促进学生成长的好教师;“有仁爱之心”的老师是不会体罚、暴力相对学生的老师,是不会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而置之不理的老师,是能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呵护他们健康成长的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有扎实知识”、“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作为新时代教师品德建设的标准与内容,建设好这样一支教师队伍,让“四有”好教师成为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学校的“标配”。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迈入新时代的今天,关注教师的品德,就是关注中国教育的明天;支持教师品德的促进,就是支持优质教育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化学与材料学院常务副院长  项生昌教授、博导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承担着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并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院始终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和首要任务,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我认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以教育为抓手,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并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首先要提高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只有自身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才能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弘扬正能量,才能在言行举止上以身作则,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学院多次通过教职工集中大会,向全体教职工宣传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精神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引导教职工加强师德修养,践行师德规范。

第二,以制度为手段,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管理保障。

师德师风建设既要靠宣传教育,又要靠制度约束。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对教师道德素养和日常行为准则提出明确要求,以此具体规范教职工的一言一行,并明确提出,对教师出现不规范行为的进行及时警告,经劝诫不改的,将给予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同时,及时向教职工宣传《福建师范大学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将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要求细化分解,规范教学行为,严明课堂纪律,向全院教职工发出了“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的倡议。此外,学院坚持把教职工师德师风情况作为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并逐步完善师德师风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实效保障。

为了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学院面向教职工开展各项活动,以此为载体,力求取得实效。我们举办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在工作、生活等的方面的情况,讨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成效和困难;我们深度挖掘师德师风建设榜样,积极推荐德才兼备的教师参加学校“我最喜爱的好老师”等活动,以榜样促学习,让广大教职工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我们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学院运动会、迎新晚会等文体活动,展现教师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强化教职工的师德师风意识;领导班子成员积极落实谈心谈话常态化,通过与教职工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力求与教职工从谈心到交心、从交心到同心,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提供良好氛围。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是基石的奠基者。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之根本,是教师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抓实抓好此项工作,以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为契机,开拓进取,不断创新,造就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思想作风过硬、道德情操高尚、教学业务精通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