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德内涵(七)

发布时间:2019-05-21浏览次数:343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培养什么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自20194月起,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铸师魂、守师道、塑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 并组织“新时代师德内涵”大讨论,广大教师反响热烈。

教师工作部(处)网站和官方微信本期推出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教授、博导,社会历史学院院长叶青教授、博导“新时代师德内涵”的心得体会,敬请关注。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记学院创办人谢投八先生二三事

美术学院院长 李豫闽教授、博导

 

打开百度搜索,输入“师德师风”立即出现诸如以下的解释: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师风。当然,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是学生的出类拔萃,成为有用之才。而师德师风的典范不一定是振臂一呼,众山响应的阵仗,更多时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方式存在。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自1941年创办以来,走过近80年历程,培养出如周瑛、廖鹏飞、范迪安、徐里等影响国际国内艺坛的校友而闻名。创办人谢投八的生平简历不难查阅,带着对学院草创期的好奇,我曾于1996年前往永安办学点进行田野调查。在现场,面对濒临倒塌的教室和荒芜寂静的四周,感慨良多:谢老曾于1928-1932年在巴黎留学六年。作为“留法同学会”的骨干成员,以他的天赋与画艺,他完全可以选择留在法国生活,在每天享受“蒙马特高地”午后的阳光沐浴,听着音乐,喝着咖啡,画着流光溢彩的风情油画。可是他决绝地选择回国,回福建办学,开宗立派,以“艺术代宗教”,相信艺术可以为民救国。据资料载:抗战时期,由于物资匮乏,大学教员根本就没有薪水,国民政府按定量给“省立师专”教员发放大米……永安办学时期,谢老为解决学校办学条件终日奔波忙碌,家里有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师母黄韵秋只能在房前屋后种点蔬菜,养些鸡鸭补贴家用。可是,从1941届全体学员的合照中,我们看不到一点颓废的样子,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英气逼人。

如果将现存的留法同学会数次在谢投八公寓里聚会合影的情形与眼前永安“福建省立师专艺术科”现场进行比对,不难想象,谢投八为了实现理想,为了创办学科所付出的努力是需要怎样的决心和信念来支撑。

1991年,福建师大美术系建系50周年,在仓山校区老艺术系电教室举办了庆祝大会。现场有历届学生代表发言环节,时任福州第九中学(现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的黄鸿恩,发言之前走到谢老跟前鞠躬后致词,他讲到读书时,谢老私下资助贫困学生的事例,谢老常常私下塞一两只油画颜料给他,此刻,台上台下已是一片涕下沾襟。事实上,谢老自己也不宽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谢老的五个子女恰逢都是上学的年龄,加上师母没有工作,即使这样,他还是时常接济学生。

我是1979年入学,谢老任艺术系系主任,虽已不常给学生上课,偶尔到班上给学生指导,印象最深的是,他看到油画班学生将擦笔纸到处扔,弄脏地板影响教室整洁,立即让办公室给每位油画专业学生配一个竹篓子,用于装擦笔纸。事必躬亲,提高效能。

谢投八先生在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执政长达四十三年, 他的执政治院理念至今影响着我。

例如:尤其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每位入职的新教师,都必须与主任见面谈话。记得1983年我留校任教后,某日得到通知,今晚谢老要见我,叮嘱要穿戴整洁得体,天黑后被领着去见谢老,在谢府客厅站立着,向谢老先生报告自己的姓名、专业、籍贯、现工作教研室,接着,他提出三点期望,至今仍然无比清晰地印在脑海里。一、重视专业基础,诸如造型能力是影响一辈子的事情,丝毫怠慢不得;二是多向老教师学习,作为新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就要登上讲台,前辈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法是最好的参照,虚心向前辈求教,多听多看多练,争取尽快成长;三是刻苦用功,青年人勤奋努力是前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认真地做事,踏实地做人。

回想起来,三十多年来,我从一青年教师变成一位老教师,从本质上说,谢老的三句话影响了我的专业生涯,由此,我亦时常以上述三点告诫青年一代教师。我想,这就是一种师德师风的养就与传承吧。

 

让学生插上幸福人生的翅膀

社会历史学院院长 叶青教授、博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部吴岩司长在新一届历史学教指委成立大会报告中指出:“大学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大学的良心是教书育人。”作为与文化传承、记忆延续、精神凝聚及未来进程息息相关的人文学科,教师不仅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而且高尚的师德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新时代师德内涵已然带着时代的特质和气韵。

其一,新师德是让学生获得幸福的理念、智慧和能力。教育是为了求知,但不仅仅是为了求知。伴随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形成的精神、人格、气质、能力、态度、主体意识等等,才是教育的本质。英国哲学家休谟有句名言:“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教育应当传导学生创造美好人生,获取幸福的智慧和能力,尤其是当下的中国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需求与日俱增,作为铸魂的新时代教师如何回应学生精神层面的关切?在价值多元的社会环境下,教师是否首先拥有“幸福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教师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欢乐的心情去完成高强度的学业任务?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以诗意心灵去发现、经营、享受生活之美?新时代带来新思考!教育是灵魂对灵魂的感召,教师的存在价值是播种幸福,学生才能收获幸福。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一位日本教育家也说过:“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是我微信的个性签名,也是自己一直追求、努力修炼自我的座右铭。

其二,新师德是释放学生快乐的正能量。几年前我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访学,负责人Jean女士留给我极好的印象。她气质优雅、衣着时尚,脸上总挂着笑容。令人惊讶的是她年届70却拥有着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和她在一起,你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爽朗和快感。“快乐是道德!”是她的人生格言,“快乐”体现了社会个体的品行修为,因为社会关系中你的负面情绪直接影响他人。作为一名教师显然更需要传递学生快乐的能量,很难想象一个终日愁眉哭脸抱怨生活牢骚满腹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世间万物,对国家对人类拥有莫大的温情和担当?因此,面对陀螺般飞旋的生活节奏,教师如何修炼自己浪漫洒脱之蕴气,保持幸福快乐之心境,让自己的生活精神状态怡情怡人,同时释放学生快乐的能量,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师德要求。作为一名高校“双肩挑”女教师,穿行于教学、科研、行政、家庭多岗位之间,内心时常感觉疲惫纠结。幸运的是,在我生命中有不少志趣相同的亲人和挚友,相互鼓励以汲取心灵的力量,告诫自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汲取收获的快乐,以志愿者的心态工作,不为名利所累,争取每天以舒心自在的状态履职履责。我将自己体验分享学生们,担任学生干部能少点功利多点责任和服务意识,给同学带去快乐的同时,自己的心灵获得愉悦。

其三,新师德是构建温馨友爱快乐的师生关系。信息网络化时代,出现众多的网上学校和在线精品课程,似乎很方便人们的学习,那么学生为什么要上大学呢?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以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大学可以遇见拥有热爱教育、师德高尚、严谨治学教师群体,在做人与读书治学之道方面言传身教。陈平原在《即将消逝的风景》一文中指出:“学生阅读的不只是‘书本’,更包括‘导师’。”古人亦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理想的师生关系是相互尊重,彼此爱戴,和谐相处,是基于爱与关心基础上的携手成长,共享教育的美好。令人称道的是,作为学校最为悠久院系之一的社会历史学院,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经几代学人积淀、传承、浸润,孕育了学院独特的师生文化氛围和精神特质,师生关系情感深厚、快乐友爱亲如一家。我们看到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教师修改多次的密密麻麻论文提纲;师母出差学生心疼老师而不留姓名的外卖;师生欢聚迎新年kHappy的劲歌热舞;端午节学生开心品尝老师送来的一粒粒饱满的粽子;教师亲自下厨为毕业生准备的满桌送别宴;学院运动会师生联谊项目活动欢声笑语的温馨。我们一定还看到了历史系78级系友贾小平先生感恩老师培育而捐赠学院“领先楼”热忱和义举,“领先楼”是一座建筑却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聚积着学生对教师挚爱的情怀,表达的是宝贵纯洁浓浓的师生情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代教师将勇于砥砺奋斗,时刻践行教书育人的社会担当,并赋予师德时代精神的新内涵,活出幸福快乐的质感生活,传递学生高质量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态度。让学生插上幸福人生的翅膀,是教师参悟人生的甘美和修炼自我永无止境的前行动因,更是师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