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之光照亮青春梦想

——记首批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孙绍振两岸文学教育与交流教师团队

发布时间:2018-04-08浏览次数:1476

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福建六所高校教师团队榜上有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孙绍振两岸文学教育与交流教师团队凭借雄厚实力,成为福建师大唯一入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优秀教师团队。


领军人物风采

孙绍振,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1973年调至福建师范大学工作,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是全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散文作家和幽默演讲家。多年来孙绍振教授对西方文论的任意阐释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同时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矛盾论来创建中国式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了《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等系列论文,出版了《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文学文本解读学》等多部著述,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引起广泛关注。迄今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社科优秀成果奖和各类表彰20多次。


教书育人结硕果

十八大以来,团队中教授承担本(专)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的平均课时量为本科603.11节,研究生895节,团队中副教授承担本(专)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的平均课时量为本科795.33节,研究生423.5节。担任班主任、辅导员8人,培养硕士研究生182人,培养博士研究生40人,指导学生科研立项、创新创业项目16项,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含科研成果编写教材、教学案例的数量等)共计7项。

孙绍振团队一直将师德师风放在首位,既注重理论研究,又重视师德修养和师风建设,将教育报国之志化为潜心育人之行,让莘莘学子如沐春风。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

队带头人孙绍振言传身教,四十五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至今仍孜孜不倦,坚持给大一新生上“开学第一课”,给研一新生上《文本解读理论》等基础课程,八十高龄的他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两个小时,一气呵成地讲满一堂课。孙老师说:“教师的天职就是上课,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把自己最美好、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年轻人的生命中得到传承,我觉得挺开心的,没白活。”

孙老师的课上还有一个特色环节——当场点评同学们写的文章,他坚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个案的剖析,一对一的点评,可以更好地启发大家思考,对于写得不好的同学,孙老师一针见血指出错误,“有些东西是要批评的,你不批评,他不会知道这个东西不行”,偶遇佳作,孙老师也毫不吝惜赞扬,作为著名的评论家,这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谆谆教诲,精心呵护青春岁月闪耀的理想之光;诲人不倦,悉心涵养奋进中孕育的信念之魂,爱之深、责之切,这都是孙先生爱护学生的自然流露。

老师爱才惜才,对学生的发展抱有长远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在正确的道路上引导学生,力竭帮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让学生的才华得以最大化地实现价值。“一位老师除了教导学生东西,还要帮他开学术之路,为其提供学术阵地,使其获得学术前景”,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孙老师回忆起1990年代,有本著名期刊邀请他写专栏,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就让他当时发现的一个苗子,一名大二学生署他的名来写,写了几篇之后反响极好,孙老师说,“现在起你可以署自己的名字了,文章归你,稿酬也归你”。这名学生也由此声名大振,他就是现在的青年长江学者、中山大学谢有顺教授。在孙老师心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他更把它当做生命,传承和发扬精神,影响和感染一代代人,他培养的学生有许多已经成为著名学者、作家、评论家、特级教师等,其中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有著名学者、评论家、北大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教授,等等。莫言曾在多个场合深情回忆孙绍振文学创作论对他的深刻影响,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在孙绍振教授的影响下,团队成员以育人为本,始终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团队中有1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0余人/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师德之星、十佳青年等称号,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传道授业解惑,不辍济世弦歌

孙绍振老师以强烈使命感深度介入基础教育课改,努力破解阅读教学低效的世纪难题,出版了开拓性著作《文学文本解读学》,同时,担任教育部初中语文课本主编。为了切实帮助第一线中学语文老师,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孙绍振亲自执笔写了《教师用书》。编辑这套书有着“想像不到的困难”,每一本教参,孙绍振都花了极大的心血,初稿、成稿校对、定稿,几乎每一份稿件上都被他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满了字。同时,他为经典文本做了四百多篇的微观解读,出版《名作细读》一书,在语文教育界颇为震动,成为一线语文老师的“宝典”。他倾注全部心力,精心对语文教材课本进行改革,尽可能去掉那些机械的、教条的、扼杀学生个性和心灵的东西,让语言更具有天然的童趣,唤醒他们内心深层的共鸣。孙绍振教授主编的教材提倡“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的阅读,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这套初中语文教材在甘肃等省近千所中学使用。

孙老师不仅亲自编写教材和参考书,应邀参加文学院举办的近20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同时深入一线培训教师,到全国各地讲解文本解读,跑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跋山涉水,乐于奉献,被实验区师生亲切地称为“草根博导”。在孙老师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以文本解读为特色的“闽派
语文”已然成为全国语文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面对一线中小学教师,孙老师总给予最真诚的关心和最真切的帮助。一名刚踏进工作岗位的中学老师在听完孙老师的讲座后,鼓起勇气给他写了一封信,诉说日常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没想到孙老师很快就给他回了一封信,耐心指导,鼓舞他苦练本领,让这位老师倍感意外,也深受感动。

孙老师说,传道授业就像让蒲公英的种子飞出去,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发展的可能是无穷的,看到学生的茁壮成长,便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


见教书育人之深衷,成中华文化之薪传

孙绍振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花费极大的心力与智慧,结合两岸高中语文教育的优势,查阅研究了大量资料,历时三年,完成了十三册五百万字的高质量两岸合编高中语文教材。自2017年起,这套教材在台湾高中课堂使用,深受台湾师生的欢迎。这套教材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选了两岸现行大、中学教材中共同选用的古今名篇,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更适合两岸青少年教育成长的科学化教材。同时,孙老师亲力亲为,为每篇课文撰写解读文章,更好地帮助学生领略汉语言文学的无穷魅力,体悟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他说:“文言文代表着中华文化,是民族身份的象征,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不仅深受两岸同胞的喜爱,更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因此对文言文不仅不应削减、抛弃,更应代代诵读学习。”孙绍振团队参与合编的两岸教材凸显了教育界对中华文化的坚持。

以其熠熠,使人昭昭,薪火相传,拳拳育人。孙绍振团队的成员们心系教育,情牵两岸,用实际行动践行“四有”老师的标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个响亮的名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动力,鼓舞着师大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新闻及福建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文字来源:文学院

特别鸣谢:协和学院伍明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