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以德育德 潜心育人 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发布时间:2018-09-30浏览次数:136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师德养成;弘扬高尚师德,创新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我校教师认真学习,热烈讨论,针对师风师德建设部分,他们如是说——


教育学院  丁革民副教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的“工作母机”。教师教育要立教育之本,明树人之道,固群学之基,兴盛世之教。在教师教育工作中,我们始终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把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全过程。

福建师范大学在做好福建省名师培养工作的同时,把它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为师范生开设《中小学教学名师论坛》课程,让中小学教学名师走进大学讲堂,为师范生开设专题讲座,展示名师风范,讲好师德故事;另一方面,我们也创造条件,让优秀的师范生进入“名师工作室”,深入中小学教育实践,近距离向名师学习,不断提升能力,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

做好教师的师德养成教育工作,让师范生系好教育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意义重大。努力培养出一批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师范大学任重而道远!


经济学院  戴双兴副教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高校师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德育工作状况和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长期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广大高校教师敬业奉献,赢得了整个社会的尊重。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实中有些高校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不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科研方面存在抄袭、盗取他人成果,玷污了学术的殿堂等问题。新形势下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必须当理直气壮地将政治立场、学术诚信、为人师表、敬业精神等师德要素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首要指标,将其融入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和考察中,要在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中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高校教师师德规范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条文明示的方式为高校教师行为划定必要的道德底线标准,通过监督、惩戒等机制的有效运作来完成对高校教师道德行为规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志副教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强调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并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通过学习《实施意见》的精神,我认为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着力点”和“驱动力”:一是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就是要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的示范标杆。二是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就是要把师德建设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每一个成长阶段,贯穿“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的全过程,不断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三是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就是建立健全“培养——监督——保障”各个环节的制度以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贯彻落实。在师德师风培养上,要挖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在师德师风监督上,要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在师德师风保障上,要“正确区分教师正常履职与师德失范界线”,既能有效杜绝师德败坏现象又有能保障教师的正当权益,使教学管理秩序有法可依。


文学院书记  李建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薪火传师德,共铸新时代。《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在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过程中,要“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为我们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我们以“三个注重”凝聚“师生铸魂”力量,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全方位、全过程。一是注重师德师风的培育。以德树人,以德育人,将支部党建活动的主体工作与教研室正常教学科研活动的本体工作互相结合,用党性砥砺师德师风建设,用党纪促进师德师风养成。二是注重师德师风的传承。榜样育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善于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我们学院一直有为新晋教师配备德才兼备的导师的传统,比如“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全国模范教师等,让师德师风在青年教师心中传承。三是注重德师风的教育。师范学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和坚实的储备力量,培养师范生的师德师风建设,是育好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大力开展师范生理想信念、职业规范、道德情操、教育情怀教育,促进师范生对师德师风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社会历史学院  李永副教授:

福建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将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摆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高校教师队伍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端人才的艰巨任务,承担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创新智慧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作为传道者,必须意识到师德师风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性,时刻注意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争做“四有好老师”。现实生活中,由于众多原因,某些高校教师存在着重视科研产出,但却忽略思想政治素养、轻视师德师风的认识误区。从北师大的史杰鹏,到厦门大学的周运中,都因传播不当言论而被处分。从长江学者陈小武、沈阳,到著名教授吴春明、周斌,均暴露出严重的师德师风问题。高校教师必须引以为戒,以身作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实施意见》的出台,吹响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冲锋号,希望通过师德一票否决等长效机制的贯彻落实,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品德高尚、人民满意的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  张廷君副教授: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需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格言,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也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树立起质量至上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在教学上,备好每一门课,上好每一堂课,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把握学科前沿,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敢于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科研上,要做到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不断探索学科前沿,更要走出书斋,深入社会现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与基层,实现突破与创新,不断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与影响力。



体育科学学院  杨海晨教授: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欲兴国,先强师,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用师德师风建设保驾护航,作为在高校工作十余年的青年教师,对此深表认同。立足于新时代进行师得师风建设,应该要贯彻新思想,着力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出发,引导广大教师以德正身、以德驭才、以德立言、以德育人。要做到这些,把师德养成教育贯穿于教师职前、职后培训过程将尤为重要。而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将有助于培养新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感与光荣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能为广大教师树立好榜样,提供正能量。把师德考评作为教师职业评定的重要指标,建立师德失范通报机制,能时刻对教师队伍予以警醒,净化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实施意见》,使我更加强化了师德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会严格要求自己,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数学与信息学院  张胜元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精神,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分重大意义和要求、重点改革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其中重点改革任务第一条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并把落实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要求,提出了奖优罚劣具体措施。

一段时期以来,许多高校在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上,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育高水平学科和团队,确实取得了成效,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然而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却没有两手抓,也出现了个别严重损坏教师队伍整体社会声誉的事件。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认为应该发动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实施意见》,同时结合《实施意见》讨论我校拟出台的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以奖优评先为主,树师德楷模;以训诫惩罚为辅,加强院校各级党政领导的督导,做好个别失范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坚守师德底线,坚决实行“一票否决”。特别要重视新入职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发扬我校离退休教师中的师德楷模作用,做好“传帮带”。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应该成为我们师范类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标杆。


物理与能源学院  林应斌教授:

受多年来教育产业化、商业化思潮的侵袭,以及少数教师政治、道德、法律意识的弱化,这些问题给社会造成的负能量,对教师职业道德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当前教师“灵魂工程师”的光环有所褪色,似乎难以体悟和品味到“传道授业解惑”的高尚和荣耀,“师德”受到质疑,“师尊”难以为继,“师威”日渐失落。对此本人认为主要原因和对策如下:

职业信仰缺失是教师师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如果一名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失去职业信仰与敬畏之心,其内心就会失缺行为准则的禁区,职业价值标准就容易歪曲,将教师职业用商业模式进行运营和权钱交易,必然丧失道德底线。重现师道尊严,应在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建全社会的道德秩序基础上,大力弘扬尊师重教风气,重塑教育和教师的人文职业精神。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师道尊严”的伦理基础。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履职尽责,以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要严防“拜金主义”和“钱权交易、权色交易”等歪风邪气的侵蚀,自觉维护师道尊严,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坚持对学生思想、学业、生活上的严格要求,是教师正常履职履责之本:坚决反对无原则的、所谓“投其所好”、“涨人气、升票数”式的教书育人态度和做法,对学生思想上“放松”、成绩上“放水”、生活上“放任”,真正以高尚师德树师范、铸师魂、育英才。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林居强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师德的本质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实施意见》通过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建立师德失范通报机制,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建立和完善激励和监控机制。

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教师自我修养,教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生命科学学院  耿宝荣教授 :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严以律己,注重言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把师德养成贯穿在整个教师培养计划过程之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中积极学习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坚持落实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将“师德失范”现象遏制在摇篮中。

刻苦钻研,熟练业务。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只有不断的更新知识,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以德为先,潜心问道。做合格教师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区分教师正常履职与失范的界限,只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结合实际,提高教学能力,努力朝“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迈进。